首页 > 文章中心 > 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范文精选

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范文第1篇

关键词:家庭教育;文化背景;社会变迁;社区文化

1家庭因素对家庭教育的影响

1.1家长与孩子沟通交流的平等性是实施家庭教育的前提因素。

一般地讲,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希望得到尊重要求平等交流的愿望会愈加强烈。家长应该尊重孩子,在对孩子的抚养、教育过程中,能够平等地商量、引导,以理服人。因此作为家长如何给孩子营造一个互相尊重、相对宽松、平等交流的家庭环境是非常必要的,也只有这样,才能实现零距离交流、做到实时沟通。

1.2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是家庭教育成败的重要因素。

在孩子的日常生活中,如何帮助孩子设定合理的生活作息并自觉执行,怎样处理学习活动与发展兴趣爱好的关系,指导孩子学会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文明礼貌,合群协作,帮助弱者,富于同情心等行为习惯的正确引导、形成,培养孩子活泼、开朗、勇敢、进取的性格,培养孩子良好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孩子树立守信、宽容、创新的现代意识,对于每个家庭来讲都将是一个沉重而又必修的课题。

1.3以激励、赏识的口吻评价孩子的行为结果,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温情和真诚。

面对孩子许多正常的要求,面对努力的来得些许进步,家长评价方法、方式应符合儿童的个性心理特征。作为家庭的每一个成员,要注意去主动观察和适应孩子的缺点和优点,一方面要用心发现孩子的每一点进步,并给予及时充分的肯定;另一方面,适应又不是一味的接受,对于发现的不足,尽量不要直接批评,而是以提醒、暗示等方式尽量引导孩子去自行反思、自我醒悟、主动纠正。从无到有、由引导兴趣广泛到培养特长,从表扬保持优点到改正不足、追求完美,个人认为激励、赏识为主的评价口吻都应是贯彻始终的,让孩子感受到成长的快乐。

1.4精心营造一个令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的和谐家庭环境是影响家庭教育效果的外在因素。

1.4.1创设以适应性为前提的家庭教育环境符合儿童个性发展的需求

作为家长在实施教育的同时,更要注重个人言行的榜样作用,身教重于言教。父母应以自己的言传身教,让孩子沐浴在和谐、文明、健康的家庭气氛中。另外还正确处理好严格要求与亲情施爱的对立性和统一性问题。

1.4.2家庭教育既是摇篮教育,也是终身教育

重视家庭教育是现代教育的必然,也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成败的关键所在。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根基,学校是孩子的发展沃土。为了共同的目标,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应该拧成一股绳,形成教育合力,达到教育孩子成才的最终目的。

2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家庭教育(以中、美国幼儿家庭教育为例)

2.1在生活习惯方面

西方幼儿有内化标准,东方幼儿受外部趋力。(1)西方人突出每个人的独立性,因此西方的父母双方都更需要在子女教育问题上亲力亲为,而父母给予孩子的往往是一些基本的不变的要求,比如:轻声说话、认真倾听、不说谎等,是非常明确、始终需要遵守的。相对简单的家庭结构使得家庭成员之间对孩子的要求在任何时候都是一致的,因此西方孩子更容易将这些要求内化到自身的行为规则中去。(2)近二十年来中国的许多家庭都是四位老人+父亲母亲+一个孩子的独生子女模式,而正当壮年的父亲母亲因为忙于工作,带孩子的任务往往落在老人甚至保姆身上,老人会将孩子生活的方方面面照顾得相当妥贴,孩子语言表述清晰,认知发展也很迅速,但恰恰使孩子失去了一些锻炼生活能力的机会。而祖父母与父母两代人在孩子教育问题上的态度有时候很不一致,父母又碍于辈分的原因无法统一家庭内部的教养态度,使得对孩子的行为要求因人而异。即使同样在父母身上,在不同情况下也很可能对孩子有完全不同的要求,有时必须要遵守,有时又可以不遵守,孩子大多不明白其中的原因。这种家长间行为要求的不一致和常常变更使得中国孩子往往需要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而不是内心的信念来判断应该选择怎样的行为,所以他们受到外部趋使的影响更大。

2.2在社会交往方面

(1)东方文化强调人的“社会性”。中国孩子从小接受教育要积极和人相处,有人到访,他们大多会主动上前热情招呼:“客人老师你好!我是……你是谁呀?我在做……游戏,我讲故事给你听”。西方幼儿碰到这种情况很多都埋头做自己的事情。

(2)东方国家向来重视“规矩”的重要性,每个人生活在集体中要尊重他人,尊重集体,为了别人考虑有时候愿意放弃一些自己的利益,因此大家要共同遵守一些规则,这样才能使班级生活乃至社会生活有序进行。西方一些在文艺复兴个性解放的浪潮中萌发的教育理论认为,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就是以自我为中心的,是无暇顾及他人的;这时孩子的主要任务是发展健全的自我,不必要去与集体进行协调。

2.3在规则意识方面比较

突出在于规则在前与在后。总的来说,在良好的家庭教育下,东西方孩子都能养成良好的相对固定的生活、礼仪和学习习惯。(1)相比之下,基于西方人性观对每个人的充分尊重,西方家庭背景下成长的幼儿在礼仪、日常生活等优良习惯的内化程度上比东方幼儿更深。西方孩子在执行他认为正确的行动时一丝不苟,若不能完成会产生很大的负面情绪,但这些规则一旦为他们所接受就不需要再提醒。(2)中国孩子则更愿意遵守规则,迁就他人,能够灵活地根据不同场景需要来调整自己的行为,但这种习惯的持之以恒需要成人不断敦促,所拥有的良好行为习惯有时缺乏一贯性和内在性。

3社会变迁对家庭教育的影响

社会变迁是指社会有机体及其各系统的重大变化。狭义主要是指社会关系、社会风气、社会组织、社会管理、社会心理、社会风气等方面的局部性变化。社会变迁影响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也冲击着传统家庭教育的理念、方式。如何行之有效的进行家庭教育,是现代社会的焦点问题之一。

社会变迁下家庭人员人际关系的转变

从过去尊卑有序的权威式人际关系,已转变为社会平等的民主式人际关系;以往卑幼的人应顺从尊长的人,父母对孩子所使用的奖赏、惩罚、训斥、威胁等方法,在讲求平等关系的今天已渐渐失效。许多父母虽仍企图维护自己的权威地位,但周遭环境和气氛,不再允许这种忽视他人的价值和自尊的情况存在。也许有些父母赞同民主式的家庭教育,却不知如何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因而,我们可以看一些父母的心态:冲突、焦虑、困惑、害怕、不知所措等等

社会变迁下家庭父母职责转变

在过去的社会,孩子生长在大家庭中,兄弟姐妹彼此照顾,自然地对团体生活已经有良好的适应;父母亦很少精力于每一个孩子,甚至有些孩子不喜欢父母对他特别注意,因此父母虽没受特别训练,但影响不大。而今日小家庭的制度中,孩子受到父母更多的关注,父母也更能掌握孩子的动向,因而一点不适当的管教都可能产生深远的影响。豪无疑问地,这一代的父母需要来自外界的支援和帮助,因为父母的职责愈来愈不简单,教育孩子似乎成为一门困难的艺术。再加上父母未察觉到自己管教方法的不当,已经造成了些问题和伤害。

3.3如何改变社会变迁对家庭教育影响

1)从倾听开始:如果孩子心中有一些困扰或问题能把它说出来,通常问题就已经解决一大半了,这在心理学上来说是一种“净化作用”。

2)时常鼓励孩子:由于在经过社会变迁,各地孩子会聚一堂,在文化上难免参差不齐,时常鼓励孩子可以对孩子的自信心有很好的增强作用。如父母说:“我很欣赏你的毛笔字!”“我很喜欢你看书专心的样子。”父母不要吝于说一些欣赏和感激的话,即使孩子表现不好,也要用接纳的态度:“我知道你为考不好而难过,但是我看到你已经很努力了!”“你是很想有表现,让我们想想有什么法子没有?”

4社区对家庭教育的影响

家庭是人的社会化的摇篮,在少年儿童社会化过程中,社区教育是发挥个人潜能,充分利用社会条件促进人的社会化的手段,在家庭对儿童的社会教化中,有特殊的功能:

4.1统筹社会化诸因素的功能

在少年儿童社会化过程中,有来自家庭、学校、社会诸因素的影响,而社区则是这诸多因素的综合。作为不同的实施社会教化的载体,家庭、学校、社会具有教化目标的一致性、内容的交叉性、形式的互补性,共同承担着对个体实施教化的使命。然而随着现代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家庭的教育功能扩大、学校教育多元化、社会教育提前的趋越来越明显,使不同的教育载体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所发挥的作用相互交错、相互制约。

4.2优化社区环境的功能

家庭作为少年儿童社会化第一场所,在一定程度上也受其所在的社区环境的影响。因此,优化社会环境,对少年儿童的社会化十分重要。比如在社区文化建设方面,人的社会化最的具体环境设置是社区,社区文化是整个社会文化的具体化。家庭对个人社会化的影响,与社区文化紧密相连。一般来说,文化建设既包括文化场所和设施,也包括文化活动的消费者。广义的文化建设,是一种大众的教育过程,是把社会所公认的生活方式、行为规范、人生观等逐渐地从生活中表现出来,并通过文化活动渗透到文化活动的消费者身上,从而形成一种良好的社区文化氛围。社区教育正是以此为出发点,注重文化活动消费者的培养、塑造,帮助社区成员提高道德水准,建立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积极创造人际交往的和谐空间,并有目的地抵制低级趣味的文化因素渗入社区,使人少年儿童的社会化环境得以净化、优化。

4.3强化个体社会角色的功能

社区教育在个体社会化过程中培养社会角色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这里尤其需要强调的是,社区教育在教育施化者方面,更有其独特的功能。个体社会化始自家庭,父母是人最初的施化者。但父母作为开发者、施化者,不可避免地存在着角色行为与社会角色期待的差距。许多问题的出现与父母角色认知偏差、角色训练不足密切相关。但靠其自身难以解决,其所在的职业群体也由于单位性质和职工的异质性,无力承担起教育父母的责任。于是帮助、训练父母正确履行施化者角色职能,成为社区教育的重要功能。

参考文献

[1]席新浅论家庭教育与孩子成长[J]科技经济市场2006年09期

[2]王金秀试析家庭教育对未成年人成长的影响[J]当代经济(下半月)2006年11期

[3]李伟梁流动人员子女家庭教育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4]雷翔虎基于家庭教育的人力资本投资探析[J];商场现代化;2007年15期;173

[5]南钢我国家庭教育的近代转型[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家庭教育范文第2篇

今天,虽然家庭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越来越多的父母认识到了家庭教育重要性和迫切性。但我们感到当前家庭教育还存在一些明显的误区。

误区之一,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给孩子造成的压力过大。

天下的父母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不管孩子先天的条件如何,都希望自己的孩子长大以后当明星、当科学家、当企业家,很少有当普通人的心理准备。所以存些学生的作文里经常会出现这样的句子:我长大以后要当博士,这样才对得起我的爸爸妈妈。作为父母,首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态,让孩子知道每一种光艳的职业都有艰辛和平凡的一面,更重要的是要了解自己的孩子,做到因材施教,鼓励孩子作自己的主人,量力而行,努力奋斗。对于孩子的学习要注重过程,要看他平时学习是不是认真,不能只注重结果,考试成绩怎样,只要孩子真的努力了,结果如何都是次要的。

有一个“一根针压跨骆驼”的寓言故事,大意是一峰骆驼驮着主人的许多珍宝,在沙漠中艰难的行走,主人觉得还有一根针需要带上,便把这根针加在了骆驼的背上,结果骆驼被压跨了。主人十分不解,认为就多了一根针,怎么能压跨了呢?其实道理很明确,这个骆驼所负的重量已达到了极限。骆驼尚且如此,何况人呢?各位家长,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我们的学生是这个社会上最辛苦的人,他们的负担已经够重了,让他们量力而行吧,不要再给孩子的背上加上那根超越极限的“针”。

误区之二,与大多数父母期望值过高相比,也有些父母走到了另一个极端——对孩子放任自流,认为“树大自然直”。

有些家长认为既然孩子已经交给学校了,“家长操那么多心还要学校干什么?”……这其中有的人是对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也有人是忙于自己的工作或生意而无暇顾及孩子,还有一些家长根本对孩子不负责任。像这种类型的家长,在我们中还是有的,有小数学生,学习困难大,行为习惯差,经常随意旷课不回家。周五放学后,基本不回家,白天在街上玩,晚上很迟回家尽至在同学家住。原因是其父母工作忙,晚上还有应酬,孩子几点回家也不知道。如果长期这样下去这个孩子能学好吗?

误区之三,独生子女家庭的“四二一溺爱综合症”。

这种综合症的弊端在大多数学生身上都有所表现,以自我为中心、任性、自私、孤僻、长于防范别人、很少站在别人的立场考虑问题。如有一个学生在学校参与打架,老师想请家长配合教育,但其父母在外地工作,他由外祖父母监护上学,请来其外祖父时,老师说明了打架情况后,老人却提出要求,让我们等一下,他要将老伴接到学校听听老师们的意见,原因是两位老人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意见分岐很大,外祖父对孩子的一些正当要求都在外祖母的溺爱中化作乌有。结果这个学生在八年级时违纪现象更加严重,其父母最终认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便将该生转到了他们工作单位所在地的学校上学。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做父母的要尽量创造条件,避免祖辈对孩子的溺爱,减少负面影响,让孩子在与父母的正常生活中,学会与人交往、学会合作、学会独立生活,在快乐的生活中自然成长。以上两种现象说明家长的溺爱和不爱对孩子是同样有害!

误区之四,把家庭教育简单等同于智育。

升学和就业的压力越来越前移,人生竞争的起跑线已经划到娘胎里了,于是智力开发成了很多父母眼中最重要的家庭教育内容。其实,科学的家庭教育至少要包括指导孩子学会做人、学习、健体、健心、生活、审美、实践、创新等八个方面,简单地追求智育对孩子的身心发展是十分有害的。

二、什么是成功的家庭教育

什么样的家庭教育才是成功的呢?我想借助华东交通大学母亲教育研究所所长、研究员王东华先生的家庭教育理念,结合我们掌握的一些学生实际谈谈对家庭教育的粗浅认识,供各位家长参考。王东华先生认为,好的家教可以浓缩为六句话:

第一、好父母都是学出来的。

没有天生的成功父母,也没有不需要学习的父母,成功的父母亲都是不断自我学习提高的结果。他认为好父母防患于未然,而不合格的父母是,孩子的问题已经很严重了,甚至老师都已经找孩子谈话了,还没有意识到问题的存在。例如,有一学生,在家表现非常好,但在校不按时完成作业,不认真听课,说谎,甚至旷课。当老师向家长反映情况时,家长认为,她的孩子非常听话,不相信会发生此类事情。进入了21世纪,信息社会对人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任何岗位都要求培训、考核,但似乎只有生养、教育孩子不需要培训,好像自动就会上岗而且永远不会下岗,其实这种认识是错误的。有关研究认为,每一个人在做父母之前都要学习相关的知识,关于怎样做父母的意识和知识准备得越早越好,越充分越好。虽然我们在座的各位家长,己经成为一名初中学生的家长,但是现在着手学习一些教育孩子的相关知识,也为时不晚。由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德育中心编著的《怎样做父母》丛书就是一套很好的教材,书中告诉我们,培养孩子是一种事业,有合格的家长才有合格的人才。并呼吁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和孩子要一起成长。

第二、好孩子都是教出来的。

王东华先生在对数百位优秀家长的调查研究中发现,他们的一个共同点就是在教育孩子上费尽心思。有些人可能会说,有那么多父母大字不识一个,不也教育出好孩子了吗?其实,文盲并非不会教育,这些父母同样是教育孩子的高手。他们以实际行动教育孩子如何做人,如何对待挫折和失败,如何经受困难的考验。这样的人在我们的家长中也是大有人在的。

第三、好习惯都是养出来的。

很多父母将孩子的不良习惯怪罪到学校身上,怪罪到老师身上,怪罪到孩子身上,唯独没有怪罪到自己身上。其实孩子身上的多数习惯——无论是好习惯还是坏习惯——都是我们做父母的有意无意培养出来的。

优秀孩子都是优质教育的结果,问题孩子都是问题家庭的产物。孩子的问题大都不是孩子自身造成的,而是父母问题的折射,父母常常是孩子问题的最大制造者,同时也是孩子改正错误与缺点的最大障碍。早上大人还在睡懒觉,孩子们却要背上书包上学;晚上大人们沉浸在喝酒、打牌、上网、看电视,孩子们却被关在另一屋子写作业;周末大人们可以朋友聚会,放松心情,孩子们却还要奔波于各种辅导班,还要去完成那永远也做不完的家庭作业……因此,有专家呼吁,当务之急不再只是教育孩子,而更重要的是要教育父母,没有父母的改变就没有孩子的改变。各位家长,我们认为学生的学习成绩是重要的,但比成绩更重要的是学习方法,比方法更重要的是良好的行为习惯。一个人从小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就等于为他的一生储存了幸福。

第四、好成绩都是帮出来的。

关于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我们都要有正确认识。应试教育是学校和家长都回避不了的问题,需要我们共同适应。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并不矛盾,没有应试能力的素质教育不是真正的素质教育。

因此,帮助孩子适应应试教育也就成了我们父母的一份应尽的义务,而帮助孩子减负的最好办法是我们父母增负,就是我们父母能够成为孩子学习上的导师。

好成绩当然是学校老师带出来的,但在应试教育竞争如此激烈的今天,这些好成绩正越来越多地浸透着父母们的汗水。当孩子在家完成家庭作业时,父母应该干什么呢?大多数家长可能选择看电视,电视剧对孩子同样也有吸引力,再听话的孩子他们的自控能力还是有限的。在你看电视时,他(她)根本没有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不信你就去留心观察,他的手可能在写作业,但耳朵却竖得直直的在听电视内容。我建议,在孩子做作业时,父母们也拿起自己的书,与孩子共同学习。

第五、好沟通都是听出来的。

孩子进入初中我们普遍都有一种困惑,同孩子沟通难了。进入青春期的孩子与进入更年期的母亲冲突更多,不仅是因为处于内在的心理动荡期,更重要的是两者的外部压力都很大,孩子面临的是升学的压力,父母面临的是工作的压力,这就更需要加强沟通。

优秀的父母在这些方面大都做得较好,他们的良好沟通来源于自觉地遵守了这样三个步骤。

第一个步骤是倾听,就是让孩子把话说出来,并且听懂孩子话里的真实意思。第二个步骤是理解,就是站在孩子的角度想想是不是有道理,结果往往是有道理的。…….第三个步骤是建议,就是有道理孩子并不一定就能采取正确的行动,因此父母这时应该给以建议。

在这三个步骤中,倾听是父母们做得最差的。每一个孩子都是伴随着问题成长的,每一个父母也都是伴随着问题成长的,不碰到问题的孩子是找不到的,不碰到问题的父母也是找不到的,关键是要像那些优秀的父母们那样能静下心来找到解决的办法。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尊重孩子,宽容孩子,关爱孩子。因为尊重是打开孩子心灵的最佳钥匙,宽容是拨动孩子心灵的最佳琴弦,关爱是感染孩子心灵的最大力量。

因此,我建议我们在座的每一位家长在担当养家糊口角色的同时,千万别忽视了孩子品性塑造者和道德指导者的身份。

第六、好成就都是感化出来的。

智力不是最重要的,比智力重要的是意志,比意志重要的是品德,比品德重要的是一个人的胸襟和抱负。

遗憾的是,现在对品德重视的人不是越来越多,而是越来越少了,对父母们谈品德教育等于不合时宜。至于说到一个人的胸襟和抱负,更是我们父母们不愿听的海外奇谈,因为与当下的考试分数无关!

意志、品德、胸襟等这些最重要的因素不是通过父母的说教等“显教育”就能产生效果的,而是通过父母的行为即“潜教育”化进孩子的血液里的。因此,从这个角度可以说,孩子是站在父母的肩膀上的,父母能走多远,孩子就能走多远,父母能有多高,孩子就能有多高。

让孩子养成大襟怀的最好方式除了父母能做好的表率外,就是让孩子多读名著,多读伟人的传记,让孩子从小学会用伟人的眼光来看待社会和自己。

三、家庭教育方面的建议

借这次家长会的机会,我向在痤的家长在家庭教育方面提出的十条建议送给大家,作为今后教育孩子的参考:

1、尽量表扬孩子。我经常对孙女说你很聪明,就是有时太不当回事了才做错了作业孩子具有一定的自信心,才会肯去学习。要使孩子每天都感觉到他在学习上取得了一定进步,哪怕是改正一个缺点。日本女作家黑柳彻子的《窗边的小豆豆》书中小林宗作先生的一句话他说:“无论哪个孩子,当他出世的时候,都具有着优良的品质。在他成长的过程中,会受到很多影响,有来自周围的环境的,也有来自成年人的影响,这些优良的品质可能会受到损害。所以,我们要早早地发现这些‘优良的品质’,并让它们得以发扬光大,把孩子们培养成富有个性的人”。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却往往忽略了孩子身上的优点,或发现不了孩子身上得闪光点,总是只看到他们的缺点;对孩子也总是批评多余夸奖。我们总是用一种苛刻的要求孩子,要求孩子必须怎么做,不能怎么做,却忘他们只是孩子。书中小林先生总是对退学而来的小豆豆说:“你真是一个好孩子!”在这样充满温暖的赞美中,小豆豆也一直认为自己是个好孩子,这种鼓励,这种观念,让小豆豆最后真正成为了小林先生口中说的,好孩子。“你真是一个好孩子!”简简单单的一句话,但听在孩子耳里,却是对他的一种夸奖,一种表扬,一种赞赏,一种肯定。心理学说,适当的夸奖是一种强大的心理暗示,它所反射出的力量是强大的。所以我们在平时的教育中,要善于运用欣赏的眼睛发现孩子的每一个值得肯定的地方,用激励的语言让孩子感受到被承认的愉悦。

2、多关心孩子的学习内容和实际进步程度。我是无论怎么样忙,星期日上午一定要坐下来批改孙女的作业并在每道错题后面写上评语家长要多询问孩子最近学习了什么,掌握得如何等。

3、经常给孩子制订几个容易达到的小目标。这样可以使孩子感觉到能够做到,孩子有自信心,从而有利于孩子发挥出潜能。

4、刺激孩子的学习欲望。要抓住生活中的各种机会让孩子练习。

5、帮助孩子树立责任心。让孩子学会洗碗、洗衣服,整理自己的床铺、用具,尽到自己的那份责任。

6、在孩子面前做表率。我自己初中也只读了一年,要辅导孙女学习,压力很大,遇到自己的不懂的,我是一定要学懂,如前个星期有一个8乘8的8次方,我整整想了一夜

7、尽量不要在孩子面前议论教师,尤其不要在孩子面前贬低教师。

8、定下家庭学习规矩,并且自始至终执行,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作息习惯。

9、引导孩子善于提出问题。要培养孩子多问为什么。

10、要使孩子重视上学,尽量避免孩子缺课的情况发生。

各位家长,“情在左,爱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冰心老人的这些话让我们懂得,真爱如雨,润物无声,育人无痕。让我们相互沟通,齐心协力,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撑起一片艳阳天,架起一座金水桥,帮助他们实现人生的梦想,达到理想的彼岸。

作为一个初中家长,至少要当好三大员:

一是当好思想引导员。初中生正是处于思想不断成长和逐步成熟的关键阶段,对于这一时期的孩子,一定要下功夫加以正确的引导,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面对十分复杂的各种社会现象,孩子的认识不免有些偏差、偏执,不能正确看待社会上的事物,这个时候家长不能听之任之,或者随声附和、随波逐流,不要认为反正今后孩子自己能看清看懂,现在不必讲得很清楚,就不了之了。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家长以自己丰富的人生体会和人生哲学引导孩子正确对待社会上正反两方面的事物,以正面教育为主,培养孩子正义观、责任观,养成良好的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也许在孩子的教育上,老师能起决定性作用,但家长的潜移默化、亲情恩情对孩子的影响也是蛮大的,不可忽视的。

二是当好学习辅导员。至了初中,家长更为关心孩子的学习,但心有余而力不足,因为这时候,你的知识、你的能量估计很难比得上孩子了。随着年级的上升,学习的东西越来越多,越来越深奥,家长在学习方面起到的作用越来越小,学习的主动权掌握在孩子手中。如何有效地对孩子的学习进行辅导和监督呢?首先是加强与老师的沟通。上了初中的第一件事就是掌握所有任课老师的联系电话,经常与教师进行对话,向老师询问孩子的情况,掌握学校教学进度和要求,这样孩子感觉到你时时处处都在关心他的学习,有助于提高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其次要与孩子做好沟通,经常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检查学习成果,分析进步或退步的原因,注意观察孩子的学习态度和兴趣。三是要注意经常性督促。孩子是需要管的,不管是不行的,督促得紧一些对孩子的成长只有好处没有坏处,关键是把握好一个度。要督促孩子改正不好的学习习惯。现在的孩子都喜欢一些歌星,墙壁上贴满了歌星的照片,MP3里灌满了歌星的新歌,需要家长的正确引导,摆正学习与爱好的关系,不能因小失大,影响学业。帮助孩子正确处理同学间关系,做事要多思考,不能意气用事。在这些方面家长还是能发挥很大的辅导作用的。

家庭教育范文第3篇

什么是“素质”无可量化,难以指陈,它是时代、阶级、文化和家庭教育等在一个人、一代人身上的总和。要说素质教育,家庭教育才是无微不至的素质教育。那样细致入微的素质教育,再好的大学也教不了,比不了,代替不了。它给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打下了基础。再从教育内容来看,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父母,绝对负责的爱和无微不至的关怀,处处体现了爱的教育,孩子就是从这里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了爱,培养了仁慈之心。它的反馈就是感恩之心和孝道。我们常说:“百善孝为先”,孝道是百善的源头,可以叫做“元道德”,它是一个人道德形成的源头。爱的扩展和孝道的扩展,就是爱自己、爱他人、爱社会、爱国家和爱自然。《礼记》中说:“立爱自孝始”就是这个意思,正像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那样,如果一个人连他的父母都不爱,那是很难叫他去爱他人、爱祖国的。从这里不难看出:家庭教育是下一代道德人格成长、发展的源头。再从0岁-8岁儿童智能发展的角度来看家庭教育也是这样。研究者证明:在生命前四年中,你会发展出大约50%的学习能力,在8岁前又会发展出另外的30%。英国心理学家托尼说过:“婴儿出生那一刻,就真的已经是‘才华横溢’了。仅仅两年时间,他就学会了语言,比任何一位哲学博士都要好,并且到3岁或4岁,他在语言方面就是一位能手了。”布鲁姆研究也表明:儿童在最初几年里惊人地发展迅猛,然后逐渐减轻。一般来说,5岁前会达到其发展身高的一半。男孩子在3岁前达到其发展身高的54%,3岁-12岁间又发展32%,最后的14%,在18岁前完成。男女孩在4岁前都可达到相当于17岁时所测定智力的50%,4岁-8岁间发展另外30%,最后20%,在8岁-17岁完成。从这些资料看,所有的孩子生来都是天才,特别是生命最初的6年是处在家庭教育当中,我们是培育他茁壮的成长,还是去磨灭了天才?不能不让我们家长深思。从以上的考察,不难得出家庭教育既有教育的基础性特点,又有人的品德和能力形成的根源性特点。为此,作为下一代第一任教师的母亲、父亲,要重视这一关键时期的素质教育为孩子人生奠基。

要认识家教对素质教育的不可代替性,走出那种认为“教育是学校的事,家长是无能为力”的误区,真正认识家教的重要意义,有意识地把它抓起来。要重视爱的教育、孝道的教育、感恩的教育等源头教育。从源头上使下一代奠定爱父母、爱自己、爱他人、爱社会、爱国家、爱自然。有人说,推动世界的手,是摇着摇篮的手。一个家庭只要有一个正直、勤劳、善良、乐观的母亲,这样的家庭就是孩子心灵成长的圣殿和源泉。母亲对孩子的影响力,将持续孩子的一生。被誉为“中国导弹之父”的钱学森,从小天资聪颖,悟性极高,3岁时就能背诵百首唐诗、宋词。他母亲章兰娟性格开朗、热情、心地善良,而且计算能力与记忆力极强,具有很高的数学天赋。钱学森的超人天赋有来自他母亲的遗传。钱学森在很小的时候,就置身于优秀传统文化的浓厚氛围中。钱学森最爱听母亲给他讲岳飞精忠报国、杜甫忧国忧民、诸葛亮忠于汉业,为辅佐蜀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等故事,从小种下优秀文化传统、爱国主义的种子和深厚的民族自豪感。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的世界航空理论权威冯•卡门教授的指导下,钱学森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虽然美国方面为他提供了优越的工作环境和物质待遇,但钱学森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祖国,始终没有忘记报效祖国的愿望。多年后,几经辗转,终于回到了祖国,投身于“两弹一星”的研究,为我国的航天事业立下了不朽功勋。家族家教的功能仍可以从钱学森家族的事迹得到证明。钱家大约是出院士最多的家族,仅无锡钱家便出了十位院士和学部委员———台湾中研院院士钱穆、中科院院士钱伟长、钱仲韩、钱临照、钱临希、钱逸泰以及江南钱保功,中国工程院院士钱易、钱鸣高,中科院学部委员钱俊瑞。近代人才井喷,充分说明了家庭教育基础性的伟大功勋。

身教性特征

身教性特征是指家庭教育的方式更多的以教育者的身教示范为主的教育,即在言传身教中以身教为主,所谓身教胜于言教就是这个意思。不仅如此,在教学内容方面也体现出身教性,家庭教育的教材也是父母本身的行为、生活状态和精神状态等成为一本大书,父母生命之书,供孩子模仿、解读。如果说,学校教育是教书育人,而家庭教育则是身教育人。为什么家庭教育具有身教性?因为孩子一生下,便在父母呵护培养之下。孩子模仿力很强,有强烈的模仿心理,通过模仿父母双亲的行为在不断成长,家长的榜样就是无声的教育。家庭教育不像学校教育主要是打铃上课,打开教材开讲,而更多的是身教,用身体力行带出来的。教学内容则是家长的行为、思想意识、生活习惯和精神面貌等,即双亲生命这本“生命大书”。家庭教育说到根本上,便是孩子不断受益父母、体验父母和认识父母的过程。孩子是长时间读着父母这本“生命大书”而长大的。他们透过这本书理解与感悟世界。对孩子最大、最丰富的帮助莫过于我们这些为人父母的人都写好我们自身的这本生命大书,这样父母才能成为孩子精神的一个“源”。学校的教师,可以调换班任教,而在家庭中,一经形成两代关系后,就不可以选择了。不论孩子是好是坏,家长都得当他的第一任教师;父母水平不论是高是低,孩子都得是他们的“学生”。在这当中孩子成长的趋势,起主导作用的是父母的身教熏陶渐染,这无论你意识到与否,他都是不可避免的。

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做呢?“家庭教育对于父母来说,首先是自我教育。”这是列宁夫人克鲁帕卡娅一句名言。家庭教育首先需要匡正与完善的,不是孩子,而是我们家长自身。与孩子相伴成长的过程中,其实是我们每一位家长理解生命、感悟生命,不断走向人性的丰富与完美的过程。其中最关键的是生命理想。生命理想构建的核心指标主要应为:价值、灵魂、意识、尊严、丰富、诗意、宽广、美……父母有无生命的理想对孩子影响至深,因为这将决定着孩子在什么时候才可以探触到人类精神的天空,这将直接决定孩子的未来。我们日常会见到一些孩子做事漫不经心和萎靡不振,要从根本上究其原因,常常与他是否有生命理想相关。找不到活着的目标,你又要求孩子如何努力,那是徒劳的。一个孩子在一条道路上到底能走多远,是与生命理想密切相关的。有了理想,并且肯于锲而不舍地去努力,这对一个人的成功何其重要。而家长于此方的“呈现”,会伴随孩子的成长,时时写入孩子的心魂中。默默“写就的”,家庭教育心灵的滋养和生命的启迪,其深刻与持久,远远胜过后来通过语言告诉的。前边曾提到钱学森的无锡钱家人才“井喷”的事迹。其中常见钱氏家族的杰出父子档,更足以证明这一事实。在钱家父子档中有:钱基博、钱钟书父子,钱玄同、钱三强父子,钱学榘、钱永健父子……其中不是近代中国最重要的思想大家(钱穆),就是新文化运动的先锋(钱玄同)和科学巨匠(钱三强)。为此众多俊才兼出一门,它的核心力量、生命理想正是如钱氏家训中的这句话:“利在一身勿谋也,利在天下必谋之。”老舍在谈到他母亲的时候,曾经满怀深情的说:“从私塾到小学,到中学,我经历过起码有百位教师吧,其中有给我很大影响的,也有毫无影响的,但是我的真正的教师,把性格传给我的,是我的母亲。母亲并不识字,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它充分说明了身教的生命教育。老舍的母亲是一位旧中国典型的劳动妇女,勤劳持家,自立自强。老舍热情、好客、待人诚挚、诚恳,这些性格是母亲的影响给予的。可见,父母是子女天然的老师。父母对孩子的影响力,犹如一股永不间断的力量,将持续孩子的一生。愿天下的父母都做好孩子一生的教师!

实践性特征

家庭教育特别是婴幼儿、童年的教育具有实践性很强的特点,它不像学校教育多半是间接经验的知识的学习那样,而是以直接经验亲自实践为主的学习。为什么说家庭教育具有实践性?因为孩子一落地,身体、感官都处于原始状态,在母亲哺乳抚育下从呀呀学语到学坐、学爬、学立和学走等生命成长学习都必须是孩子亲历,在爬行中学爬行,在语言中学语言,是实践性的学习。在童年无论是吃、喝、拉、撒、睡等生活学习,及对人生提高生命质量的学习,即生命成长的教育,也都需孩子亲历求知、实践的过程。不是模拟、旁观,而是亲临其境的实践。家庭教育学的多半是孩子学会生长、学会生活、学会生存、学会生命的提升直接经验,都必须亲历和实践。所以说,家庭教育塑造人,学校教育提高人。《弟子规》中有一句话,“不力行,但学文;涨浮华,成何人。”这句话说的是假如我们不去实践,那么即使你有满腹经纶,对生命又有什么意义呢?只不过多长些浮华而已。《弟子规》就是强调要做、要实践。从一言一行、一粥一饭做起,从一件衣服怎么放、一个杯子怎么执做起。家庭教育有很强的实践性特征。那么,我们就应该注意“寓教育与实践中”。应该围绕孩子真实的生活引出教育问题,让孩子亲历,不是模拟、旁观,而是亲临其境,自我学会生长、学会生存、学会生活、学会提升生命。保证孩子的实践,保证使孩子尽可能早地获得他所需要的活动,尽可能使孩子身体自由,手自由,脚自由,能够四处爬动、攀行。让他犯自己的错,然后从错误与尝试中学习。幼儿就是借助于实践活动而学习。他借助爬行的活动学习爬行,借助走路的活动学习走路,借助说话而学习说话。如果他的经验是新的,那么活动会使他头脑里多一条途径;如果他在重复原有的经验,那么他也是加强并拓展他已有的本领,养成良好习惯,受益一生。进入大脑的途径有五条,即五个感觉通道: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和嗅觉,在活动实践过程中,同时也发展了各种器官和身心。

儿童成长发展可以从两个角度入手:一个是以“文化”化人;一个是以“社会化”化人。在家庭教育里,以“文化”化人,目标不是强调知识而是认知,在“学习求知”中,强调的是“求”,而不是“知”。它在于保护好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和学习的“思考”,而不是过早的教知识。在以“社会化”化人上,关键在于学会做人———这里的人指的是“社会人”。在成长过程中,学习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只有在什么场合才能做等一系列社会习俗和规则,社会的文明与价值观,就在这一过程中渐渐渗透在孩子内心,让他蜕变成一个“社会人”。社会化的过程无法在实验室完成,也无法凭借想象加以实践,社会化过程离不开“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只有在交往实践中才能学到。孩子的发展切不可只关注认知,而偏废或忽视了对孩子与人交往能力的培养。“什么习惯、礼貌,什么爱心、孝心,什么合作、交往,长大了自然就会了,这是一种可怕的认识和误解。”事实上,凡是表现出行为问题的孩子,都表现出社交技能的不足。如不会表达情感、需求,直接“起而动之”;不知如何融入群体的活动中,甚至以破坏的方式试图引起注意;遇到困难、欺侮时不知正常的求助手段和程序,直接“出手”和“大发脾气”等等。因此,孩子在家庭中尽可能多的参加家务劳动和家庭生活,这是最好的社会化实践。这是一个绝好的学习机会,要认识家庭是我们做人处事的第一个社会化学校,通过劳动、家庭成员交往,真正体会到同父母一样是家庭的一员,对家庭有责任感,经常能给父母什么,而不能以自我为中心,只想单方面得到父母的帮助,需尊重热爱父母,少为自己操心。

要主动与父母交流,争取使自己的想法得到父母的理解和支持。今天在家庭有责任感、有感恩的心,将来走向社会便会有责任感,与人交往就会有宽容、博爱的为人处世人格。孩子做个好的家庭成员,是做个好公民的基础。然而,我们常常看到一个家教误区,就是“智力中心主义”,把机会多、内容具体的实践性教育机会都给剥夺了。北京市几位教师统计了2294名小学生参加家务劳动时间每天只有0.2小时,远远低于美国同龄孩子的人均1.2小时。一个低年级教师调查他的班上有32名小学生,其中20名不会穿衣,10名让父母洗脸洗脚。浙江一所中学80%的家长不要求孩子从事家务劳动,只要好好学习就行,这实在是家教中的一个重大误区。我们在教育中能把握好这两点:教孩子学会学习思考、教孩子学会交往,就基本上把握住了孩子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还应该指出,人都是在犯错误中长大的,每个人身上都有疤———疤就是成长的记号。有的家长让孩子接受美好的部分,对于负面的部分溺爱的父母高筑“象牙塔”。为孩子挡住了所有的困难和挫折,也就是挡住了孩子生命的多彩体验,挡住了孩子的未来成就。

最有力量的教育是真实的实践教育———围绕孩子真实的生活引出教育问题。让孩子亲历求知、交往的过程,不是模拟、旁观,而是身临其境;之后用自己的话总结、分享,在碰撞和交流中体会生命的真谛,吸纳文明的精髓。只要是自己用心浇灌出来的成果,不在于幼稚和成熟,零乱或严格,也不在于多长多短,我坚信孩子写下的字字句句都刻在他的心上,这样才是有力、有效的教育结果。张亚勤博士现任微软公司全球资深副总裁、微软(中国)研发集团主席、微软(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负责微软公司在亚太地区的研发、技术战略和业务。他的成长事迹和他母亲让他实践锻炼是较好的案例。他说:在我的成长记忆里,母亲永远都处于我心中最明亮的位置。我知道,若没有她,就不会有今天的我。我的性格、意志和品质都是在她培育下逐步磨炼和慢慢形成的。世上有一种爱,叫“放飞的爱”,母亲对我的爱就属于这种。她不会把我捧在手心,许多事情让我自己去做。还说:“学会独立,才能放飞。”从小我就受到这方面的锻炼。

家庭教育范文第4篇

(一)幼儿园教育

幼儿教育是教育体系中的一个子系统,包括了幼儿园教育、幼儿家庭教育与幼儿社区教育。前者属于正规机构内教育,后两者属于非正规机构内教育。作为正规学校教育的幼儿园教育是整个幼儿教育的核心,属于学校教育体系。并且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幼儿的发展过程中肩负着重要的作用。幼儿园教育是根据国家的教育目标与任务,在教育行政部门的指导与监督下,结合社会的需求,由幼儿园实施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以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的活动。除此之外,幼儿园教育在对幼儿进行教育的同时还要对幼儿进行保育工作,是注重保教相结合的教育机构。

这种正规的幼儿园教育具有开放性、整体性、系统性、计划性等特点,这在幼儿发展的过程中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幼儿期是一个特殊的年龄阶段,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幼儿园教育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性。“国家教育部在1996年的《幼儿园工作规程》总则中指出,幼儿园的任务是实行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可见,幼儿园教育使幼儿的各方面能力都得到发展。体现出了培养综合型人才的教育方针,符合社会的发展需要。幼儿园教育使幼儿能更好、更快的适应社会生活,为幼儿将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幼儿园的教育是一个以幼儿心理特点为依据的教学过程,不但要求做到循序渐进,更注重幼儿年龄特点和教学内容的连贯、有序,以及注重幼小衔接等等,这些都是幼儿发展中不可忽视的影响因素。

(二)幼儿家庭教育

幼儿一出生就与家庭相接触,父母对幼儿的教育于不知不觉中渗透在幼儿生活的各个方面,家庭家庭教育是贯穿在幼儿一生成长过程中的。家庭教育是人类的一种教育实践,是在家庭互动过程中父母对子女的生长发展所产生的教育影响。可见家庭教育包括了两方面的层次,一是在家庭教育中既有父母对子女的教育也有子女对父母的教育;二是只有父母对子女的教育。然而在幼儿阶段我们所说的家庭教育主要是第二层次的家庭教育,也就是狭义的幼儿家庭教育,主要指在家庭生活中,父母(或其他年长的家庭成员)对年幼的孩子(三周岁至六七周岁)进行教育和施加影响。所以幼儿家庭教育更具有灵活性、针对性、和连续性等优点。

父母对幼儿的教育并不受时间、地点等客观因素的限制,父母可灵活对其进行教育,并且教育的内容也是根据具体情况而定,这样幼儿掌握的知识更为牢固。父母是孩子最亲密的人,对幼儿有较深入和细致的了解,这使得父母能从幼儿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幼儿已有的知识经验、个性特征,有的放矢,因材施教。这是幼儿园的集体教育所无法比拟的。

在幼儿园教育中,教师是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来实施教育,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有不同的教育要求,幼儿随着在幼儿园中班级的升高,必须遵守的规则越来越多,学习的时间越来越长等,这些都需要幼儿去一一适应和调整,这样才能适应并在新的环境中愉快生活。而幼儿家庭教育则不然,幼儿的家庭生活条件在一般情况下不会有太大变化,教育者始终是父母,教育过程不会中断,有着特殊的连续性。在这个熟悉的环境中,幼儿与父母有较为稳定的亲子关系,幼儿并不需要度过适应期,在熟悉而稳定的环境中幼儿易于巩固已有的良好品德行为,形成良好习惯。可见幼儿家庭教育在幼儿教育中所起到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二、幼儿园教育与幼儿家庭教育的关系

在幼儿的整个发展过程中,无论是正规的幼儿园教育,还是非正规的幼儿家庭教育都起着关键的影响作用,他们是相互补充相互制约的,幼儿园教育要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与影响,就必须重视探讨幼儿同教育与幼儿家庭教育之间的联系。同样,幼儿家庭教育要想能从根本上促进幼儿健康成长,也需要得到幼儿园教育的指导与帮助

(一)幼儿园教育对幼儿家庭教育起到指导作用

幼儿家庭教育具有极强的封闭性、随意性和片面性,这些不利因素将会制约幼儿的健康发展。而幼儿园教育作为学校教育,其教育性质决定了自身教育具有较强的目的性、计划性、系统性和科学性。许多父母在进行家庭教育时。会感到在面对孩子不听话的举措中常常束手无策。这就是因为他们对教育的一些基本概念、基本理念并不了解,没有从理论的角度科学的把握教育的原则、方法等。幼儿家庭教育对幼儿发展是重要的,并且也伴随在幼儿的整个发展过程中,但同时必须要得到幼儿园教育的指导与帮助,这样才能使其尽力保证做到科学、合理。

(二)幼儿园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幼儿家庭教育的发展方向

幼儿园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它的教育目的是根据我国的教育方针和幼儿的年龄特点确立的。并且幼儿园教育目标的确立在一定程度上还反映了社会的发展需求。幼儿家庭教育的目的,具有随意、灵活和针对性的特点,但父母在制定幼儿发展目标时,仍不能脱离幼儿园教育的发展目标的要求,否则幼儿将会难以适应社会的发展要求,这对幼儿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会使幼儿无法在社会中生存。幼儿家庭的教育目标,是与幼儿园、社会紧密联系,互相配合,保持教育的一致性,这样才能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活泼地成长。

(三)幼儿家庭教育对幼儿园教育具有反作用力

幼儿园教育要想能获取到高质量的教育效果,就必须得到幼儿家庭教育的大力支持与配合。幼儿家庭教育的目标是与幼儿园教育目标紧密相连的,这就决定了两者的教育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一致性和相关性,幼儿家庭教育如果能积极配合幼儿园的教育,就可以使幼儿园教育得以顺利开展,使幼儿所受教育在一定程度上较好的保持了其完整、连贯性,并可取得较为显著的教育成效;如果家庭教育不能很好的配合幼儿园教育,这在一定

程度上会阻碍幼儿园教育的开展,使幼儿园教育的质量大大下降,这将会影响到幼儿的发展与进步。因为幼儿家庭教育受到幼儿园教育的指导与帮助,所以家庭教育还是检验幼儿园教育是否成功的重要依据之一。幼儿园的教育理论、教育原则与方法等,都可以在家庭教育的实践中得以检验和改进。

三、家园合作共育的策略

家园合作是幼儿园与家庭相互合作、交流,以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健康发展为目的教育形式。可见。家园合作是一种双边互动活动,幼儿园与家庭对幼儿教育都应该处于积极主动的地位,只有这样才可以提高幼儿教育的质量。

(一)幼儿园多开展亲子活动

亲子活动是促使家长直接参与幼儿园活动最为有效的活动形式。亲子活动有助于增强教师与家长,家长与幼儿进行情感交流沟通,并进一步加对深彼此间的相互理解。是幼儿园与家长进行交流的重要渠道之一。通过参与亲子活动,家长可以了解到幼儿的发展情况,并对幼儿园的教育情况有所了解,这样可以让幼儿在家中所授教育与幼儿园的教育保持一致,有助于保证幼儿知识的系统、连贯。

亲子活动可以加强家长与幼儿的情感交流,使家长从各方面对幼儿有所理解,要参与亲子活动就必须对幼儿园的教学情况有所了解,这为幼儿园与家长相互配合提供了重要的交流平台。在开展亲子活动时,幼儿园可与家长交换意见确定双方都认为有意义的活动内容,这激发了家长的主动积极性,家长从被动参与的位置转换到主动参与的位置,能有针对性的提出一些幼儿存在的问题,并扩宽幼儿园教育的视野,给幼儿园教育带来更多、更广的信息。同时,幼儿园也给家长带来更多关于正确教育幼儿的知识理论,使家长能做到用理论去指导自己的实践教育,以确保提高幼儿家庭教育的质量。

(二)幼儿园和家长应经常进行沟通,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

家园合作成功与否,往往取决与家长的参与态度。家长的理解、支持、主动参与和相互信任,是保证家园共育能顺利开展的前提条件。幼儿教育是一个大概念包含许多方面的教育,所以对幼儿的教育也是渗透在生活的各个方面之中。除了幼儿园肩负教育幼儿的职责外,家庭同样也应承担起教育幼儿的职责,并且两者在对幼儿教育时应尽量做到相互沟通、理解和支持,这样对幼儿各方面能力的发展能有全面而准确的认识,使教育更具有针对性和及时性,更加有利于幼儿的发展。

家长与幼儿园进行沟通时,应该站在主动的位置上,不能只是单方面的被动接受教师的意见,对一些认为不合理的方面,家长可提出自己的想法,幼儿园也应该适当采取家长的合理建议,只有处于这样一个平等的关系中,家长与幼儿园才可能建立起相互信任感,从而让家园合作在幼儿教育中发挥出最大的作用。

(三)幼儿园对家长的教育工作应进行指导

对家长教育工作的指导,也是实现家园合作的一种形式。许多家长在教育幼儿时常常会觉得束手无策,原因就是缺乏一些理论的指导,而幼儿园可以通过开展一系列的家长培训班,使家长获取关于教育幼儿的理论知识。在此过程中,幼儿园还可以把属于自己园内的教育特色、教育理念传递给家长,让家长在教育幼儿的同时也配合幼儿园的教学工作,以便使家园合作紧密相连,相互贯穿于幼儿的整个教育过程中。在此基础上,幼儿园还可以把自己园内所创立的一些教育方法,通过家庭教育的实践得到检验,促使幼儿园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在不断探索的过程中,提高办园质量,这一过程也使幼儿成为了教育的受益者,使教育真正做到是从幼儿自身发展需要出发,是为幼儿各方面能力发展而服务的。

家庭教育范文第5篇

关键词:农村;家庭教育

完整意义上的教育应该由家庭、学校和社会三部分共同组成。而在中国,随着孩子的出生和成长,教育的矛盾性、片面性和扼杀性已经不容忽视地摆在人们面前。近年来国家对农村基础教育投资力度不断加大,农村学校教育水平及办学条件有了明显改善,但农村家庭教育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始终不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一、农村家庭教育的现状

分析农村家庭教育的现状是解决农村家庭教育问题的关键。本文的研究基于2007年7月20日至2007年8月1日对安徽省宿松县五里中学,长铺中学,响堂小学部分学生、家长及老师进行的随机调研结果。此次调研的326个样本中,家长102人,学生224人。学生中男女比例为5:4,其中高中阶段的平均年龄为15.4岁,初中阶段为12.2岁,小学阶段为9.3岁,学生样本在个教育阶段即高中、初中、小学的所占比例分别是2:3:3,在访谈的家长样本中,其中父母83人,其他家庭成员19人。

(一)家庭教育目标——跳出农门

调查结果显示几乎所有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通过学习走出农村,在这些家庭中48%是核心家庭,“农村生活太苦,农民太累”,“考大学,赚大钱”,城市中优越的生活环境和较好的发展机遇成了孩子学习的最终目标。调查显示,92.1%的家长希望子女能跳出农门走进城市,“城市最优化”成为不变的主题,有的父母为了让孩子过早的感受城市的优越性,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想方设法将孩子送入城市的私立学校。根据孩子自身的条件在家庭教育过程中为他们确立一个正确的教育目标,这是做好农村家庭教育工作首应解决的问题。

(二)家庭教育主题——配合文化教育

调查结果显示(见表1),现阶段农村高中生的父母大多出生在60年代,由于特殊历史环境的影响,他们整体的文化素质水平较低,有将近一半的父母只有小学文化水平,可想而知他们根本无法在孩子的学习过程中给予孩子必要的帮助;而对于初中生和小学生而言,父母已有的知识以无法满足孩子的需要。现在农村中的许多父母已认识到在科学技术水平日新月异的今日知识的重要性,并努力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成为他们的弥补措施,有89.2%的家长确定不会占用孩子的学习时间,有57%的父母不要求自己的孩子干农活,有58.8%的父母支持孩子在假期上辅导班,37.2%的学生曾经有过或现在有自己的家教老师,家庭教育中智力投资增加了,孩子课余辅导的质量提高了。但相对之下,孩子的学习负担也随之加重了,学校减负,父母加压,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之下的孩子难免会出现厌学、逃学现象。知识爆炸的时代家长们感到了没有知识的压力,高强度的学习负担下孩子也感到学习的压力,如何在二者之间寻找适度的平衡迫在眉睫。

(三)母亲在家庭教育中的影响及地位

根据美国之音(VOA)、英国广播公司(BBC)和英国医学杂志等权威媒体及学术期刊的最新报道推知,母亲的文化水平直接关系到孩子的胎教问题。首先,文盲的母亲无从得知胎教的意义和方法。其次,低文化水平的母亲不能给与胎儿良好的语言环境,须知母亲说话的语气和内容都会影响孩子以后的语言教养。家庭教育过程中父母双方对子女有教育的责任和义务,许多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指出母亲对孩子有着全面持久而深刻的影响。中国社会科学院的专家研究表明,母亲的素质对孩子的十二项主要心理品质能够产生全面的影响。

调查结果显示在占12%的文盲和半文盲家庭中女性的文盲率为67%,调查的所有母亲样本中,初中以下文化程度占到总人数的80.8%,而小学文化程度占绝大部分比例。随着中国城乡差距的不断扩大,许多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城市务工,在转移的劳动力中男性占大多数,家庭教育的重任自然落在了女性的身上,照顾家庭、干农活、教育孩子等家庭负担一下子全落到她们的身上。母亲还须面对强大的压力,一方面必然导致孩子无法接受良好的胎教及出生后的家庭教育;另一方面也进一步强化了妇女对自身所属社会地位和社会角色的认同,许多女性的重男轻女观念比男性更加强烈,这样的角色期望与角色认同的理念必然会对家庭教育产生负面的影响。

(四)对新事物的认知落差

现代社会报刊、网络铺天盖地,新文化、新知识层出不穷,易于接受外部新鲜事物的孩子由于自身认知能力的局限难免会出现错误,而对于外部新鲜事物本身就接受比较慢的农村父母们,他们也难以帮助孩子真确认清它们的本质,不免在家庭成员的之间双向学习过程之中出现子女对长辈们的误导,从而给家庭教育带来许多麻烦甚至失误。以网络为例,调查结果显示有66.1%的父母知道网络但并没有亲自用过,只有19.6%的父母表示自己曾经接触过网络,对一般的网络知识略有所知,还有13.3%的父母竟对网络一无所知。

(五)攀比——学习方向误导动力

家长相聚,谈话的主题之一就是孩子的学习,有的家长把分数和在班级或学校之中的排名作为判断孩子学习的唯一标准,这不仅加大了孩子的学习压力而且会误导孩子的学习方向,扼制孩子兴趣的培养和特长的发挥。

调查结果显示(见表2),有65.1%的家长对孩子考试的成绩非常重视或重视,在望子成龙心理的驱使下有许多的家长用经济手段作为孩子学习的动力,孩子的学习成绩直接与经济利益挂钩,这无疑会加重家庭的负担。

(六)农村学校无奈的双重角色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两者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的。学校教育是个体接受正规教育的开始,个体在接受学校规范教育的同时,家庭教育仍时刻伴随着个人的成长,让孩子“学会做人”这是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共同的奋斗目标,如果二者能够很好的配合,必然对个人的成长起到促进作用。但遗憾的是,农村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似乎责任不清,一方面教师承担着学校教育的义务,另一方面农村的家长们又将家庭教育的部分职能推脱给学校,许多父母认为学校应当对孩子的成长负全责,学校一身挑两担,扮演双重的角色。

调查结果显示,当孩子犯错误后有46.8%的家长选择了立即向老师寻求帮助。帮助父母教育孩子这是老师的职责,许多老师反映有些农村家长将孩子送进学校时好像将孩子的教育权全部移交给了老师,家长对老师的信任有利于学校与家长联合起来对孩子因材施教,但农村家长对老师信任的前提值得深思。近年来随着农村进城打工浪潮的不断兴起,许多的农村家长常年在外打工根本没时间教育孩子,而对孩子的教育长辈们的教育理念又无法满足孩子成长的需要,学校就成了他们的求救站。除此之外许多家长还认为“我们把孩子送进学校,交了学费学校应该对孩子的全部负责”,“管孩子这是老师的义务”。

农村学校作为遍布城乡基层的公共机构,在培养孩子的同时还承担着面向广大农民传播先进文化和科学技术,提高农民劳动技能和创造能力的重要任务。向孩子传授科学文化知识,保证孩子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这是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但真正要使孩子学会做人,这仅仅靠学校教育是难以完成的,家庭教育有着其它教育形态无法弥补的内容,学校如何通过提高家长的文化认识水平来引导孩子的成长,这是提高农村教育水平的重要条件。实质上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在教育的内容上不应该有十分明显的界限,而且在现实生活中应尝试着将两者结合,建立起家庭、学校和社会相结合的教育网络。

二、改进农村家庭教育对策

目前中国农村15岁及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不足7年,与城市平均水平相差近3年。在15—64岁的农村劳动力人口中,受过大专以上教育的不足1%,比城市低13个百分点。全国有8500万文盲半文盲,3/4以上集中在西部农村、少数民族地区和部级贫困县。在这些地区许多父母的文化素质水平较低,面对现在这个知识爆炸的时代,他们已亲身体会到了知识的重要性,他们开始尊重知识,注重德行,试图通过自己最大的努力使自己的子女能够德才兼备,但是由于受客观环境——家庭教育观念及主观因素——文化水平较低的局限以至他们蹊径难寻。结合本次调查的实际及我国部分地区在家庭教育方面取得的经验,文章尝试提出以下建议:

(一)改变农村教育教学环境

通过学校教育来引导家庭教育的正确方向。2001年《中国统计年鉴》公布数,1993年全国城市小学生的人均经费为476.1元,农村为250.4元,差距为1.9倍。到1999年,两者的差距扩大到3.1倍,绝对金额分1492.2元:476.1元。李岚清曾在回答中国青年报记者关于中国农村基础教育问题时指出。从1995年开始到‘十五’期间,仅中央财政就安排了89亿元,加上地方配套资金共198亿元,实施了两期“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2001年至2002年,中央财政投入30亿元,用于实施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今后还将继续投入专项资金支持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计划在4年内解决农村中小学危房问题。中央财政还拨款3.64亿元,实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2002年示范试点项目”,2002年以后将进一步加大投入,缩小农村与城市教育的差距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步骤。

(二)鼓励农村兴办儿童教育机构

相对延长学校正规化教育的时间,可以暂时缓解父母家庭教育知识贫乏的压力。但现存农村幼儿园布局分散、规模小、效益低、职责不清、管理不顺。先进的教育信息得不到共享,教育资源浪费严重。建立适应农村学前教育现代化需要的办园新体制,更好地推进幼儿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农村幼儿园质量,为农村幼儿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建立家长教育培训机构

在学校中建立家长学校,通过专业的学校社会工作者向家长传授正确的家庭教育信息,用学校和学生的“文明”带动家庭和家长的“文明”建设。学校社会工作者可以通过家长会、家访、家庭教育咨询等形式展开工作,主要工作目标应包括帮助家长树立“为国教子”的家庭教育观念;通过定期的培训来提高父母在子女成长方面所需的基本知识;提出关于家庭教育的建议,并且组织学生和班主任对家长的家庭教育进行评比;加强家长与子女之间的交流,比如组织学生给父母写信,让学生对家长的不良行有正确认识,向家长提出合理的建议;使家长认清现在的教育及就业现状;对孩子加强“三农”教育,使他们真正认识自己所处的环境,变不利为动力。

(四)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妇女联合会的作用

有计划、有步骤的对当地妇女进行家庭教育方面的指导,转变她们的观念,改变她们对固有的、不正确的社会地位和社会角色的认同,从而充分发挥妇女在家庭教育中作用。

(五)文化反哺——“我来教教父母”

家庭教育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一个互动的过程,是家长与孩子之间相互学习,相互影响的过程,施教与受教育者之间应冲破传统的“家长改造制”模式的局限,这样才有利于教育双方的沟通,寻找合适的教育手段和教育模式。

调查显示(见表3),有77%的学生表示当自己的父母与他们的观点出现分歧时或生活中遇到什么不懂的问题时,他们愿意向自己的父母耐心的解释或与父母商讨,而大部分的父母也能接受孩子的意见。家庭教育过程中的相互学习,一方面有利于农村父母自身文化素质的提高,另一方面也有利于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沟通。

(六)采用“示范性教育”与“规范性教育”相结合的方法

学校可邀请家庭教育比较成功的家长与其他家长分享教育成功的经验;学校不断规范家访制度,改变以往班主任负责制的固定模式,由专业的学校社工人员对学生家长进行帮助,建立家庭教育档案,定期回访,及时评估;开设家庭教育热线,方便家长进行随时咨询。

三、结论

国外有一句名言:人人都可以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为“二爱型”巨人(爱迪生和爱因斯坦),就看你的耐心、信心和决心。21世纪是一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时代,我国正在全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农村中、小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发展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到社会总目标的实现。本文从一个小范围对农村家庭教育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和研究,目的是要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以引起全社会对农村中小学家庭教育的重视。农村地区的家庭教育,不仅需要政府在财力、政策上的投入与关注,而且需要全社会特别是农村家长们的支持,“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为了一切孩子”这是当前教育永远不变的口号。

参考文献:

1、张健鹏.都是爸爸妈妈的错[M].学苑出版社,2001.

2、赵石屏.家教[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3、林国煽.现代社会学[M].重庆大学出版社,1990.

4、马长英.大学生问题[M].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

5、刘中华.家庭教育的真空谁来填补[N].中国教育报,2004-04-14.

6、仲原.关于农村家庭教育思想[EB/OL].家庭教育网,2003-06-12.

7、苏欣.教育专家妙谈家庭教育新理念[EB/OL].人民网,2003-11-19.

8、张建新.孩能否健康成长家长以身作则是关键[EB/OL].新华网,2004-02-05.

9、姚颖.让孩子自己选择——坐圆凳面还是小板凳[N].新民晚报,2003-12-12.

10、王红飞.农村家庭教育的困境[N].中国青年报,2004-09-20.

11、毛丽利.农村家庭教育情况不容乐观[J].教研与进修,2003(17-18).

12、Diave.Bittger.EducationinPoorAreas.AnEducationalSystemGrapplingwithPoverty[M].ChinaPerspectives,1995.

13、CountryReportontheChildDevelopmentinChina(2003-2004).

14、镇江句容市农村教育工作调查研究[EB/OL].中国妇女网,2003-03-23.

友情链接